近在眉睫网

【原】楚乡泽国,百湖之县--黄梅县湖泊变迁史考(一)

【原】楚乡泽国,百湖之县--黄梅县湖泊变迁史考(一)

湖北是原楚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的乡泽县黄交通枢纽,长江自西向东,国百横贯全省1062公里,湖之湖泊水网纵横,梅县湖泊密布,变迁润泽楚天。史考上世纪50年代,原楚湖北省拥有百亩以上湖泊1066个,乡泽县黄因此被称为“千湖之省”。国百

湖北所辖黄梅县濯港以下,湖之湖泊在古代历史上原是梅县九派江流之域,烟波浩淼。变迁经历代冲积变迁,史考形成今日下半县湖泊纵横的原楚湖区平原,那些近百处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,像散落的珍珠,被交错的河港,编织成黄梅县引人入胜的水乡泽国风光。

这就是沧海桑田变化的结果。为了考证黄梅湖泊变迁史,现根据史书记载和有关资料,编写本文以供有兴趣者参考。

一、黄梅县是名副其实的“百湖之县”。

黄梅平原区位于县境中南部,南临长江,北接丘陵区,地势低平,海拔一般在9.6-18米之间,范围包括孔垅、蔡山、新开、分路、小池、张湖原种场和龙感湖农场的全部及濯港、下新的一部分。

由于长期山洪挟带的泥沙和长江冲积物的沉积,逐渐形成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。平原区面积为490平方公里,折合73.5万亩,占全县总面积30%。湖区地处县境中南部东西两侧,其面积330平方公里,折合49.5万亩,占全县总面积20%。

百湖之县那烟波浩淼的自然景观,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,那雾里水乡会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,仿佛真有仙女飘然湖上,水阔天渐低,风轻云将起。回顾湖上村,如坠烟波里。

“百湖之县”是虚数,还是实数?扳起手指一数,黄梅县已知名称的湖泊有一百零三个,如:

太白湖、长安湖、桃树湖、杨柳湖、稻场湖、白水湖、大堰湖、王家湖、七里湖、感湖、大源湖、小源湖、柯思湖、涉湖、桂赛湖、驼湖、乌石湖,瓜湖、石湖、芦柴湖、叶落湖、杨泗湖、江溪湖、大坝湖、沙湖、夏家湖、大士湾湖、斑鸠湖、萄葡湖、李家湖、豆渣湖、张天湖、余杨湖、三角湖、上石湖、

乌池湖、六角湖、李甫杨湖、杨成湖、象尔湖、猪婆湖、虾劳湖、潮范氏湖、车儿湖、陈子湖、张家湖、出耳湖、三角湖、塞湖、黄牛湖、羊驼湖、范氏湖、牛奶湖、裤脚湖、下桂湖,凉源、内有南边湖、北边湖、高乐湖、李乐湖、牛李塔湖、东塔湖、西塔湖、批头湖、羊池湖、长轮湖、六角湖、喜鹊墩湖、鸭儿湖等。

涉湖,又名摄湖、塞湖、麻湖、牌湖、周泊湖、鳄湖、柴子湖、公州湖、裤脚湖、石湖、胡家湖、白陈湖,莲湖,关湖,又叫官湖、滩湖、赤国湖、应湖、沙池湖、面湖、大堰湖、张湖、泥池湖、杜家湖,又名渡家湖、豆糊湖。北汊湖,猪皮湖、印当湖、脚力湖。羊汊湖,又名杨泗湖,米汊湖,毫湖。

根据1951年黄冈地区水产测量资料统计,黄梅县主要湖泊70个(不包括水面少于一百亩以下的小湖),合计281,958亩。其中感湖包括大源湖、小源湖、涉湖。总面积209977亩。

太白湖46,810亩,长安湖7,791亩,桃树湖1,419亩,杨柳湖2,034亩。关湖面积1.35万亩,稻场湖总面积2,348亩,七里湖4482亩。柴子湖2,329亩,公州湖面积1,256亩,石湖面积1501亩。胡家湖195亩。北汉湖总面积2,221亩。

二、百里平川和百湖之县的形成与演变。

黄梅下乡百里平川和诸多湖泊的形成,与古长江在九江盆地的变迁有密切关系。更新世中期,长江出武穴之后,主泓经太白湖、龙感湖、下仓铺至望江汇合从武穴南流入九江盆地的长江汊道。长江遗弃河段随之扩展成湖,并和九江盆地南缘的宽阔的长江水面合并,江湖合一,形成一个空前规模的大湖泊,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《禹贡》所载的“彭蠡泽”。

长江出武穴之后,摆脱两岸山地的约束,形成一个以武穴为顶点, 北至黄梅城关,南至九江市的巨大冲积扇。冲积扇上汊道众多,概谓之“九江”,相传“禹疏九江”即此。

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,江南的鄱阳湖和江北的大雷水,原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泽。《汉书·武帝本纪》载,元封五年(公元前114)冬,汉武帝经“江北故道”南行巡狩,自寻阳浮江,即从黄梅县西上船,在靠近枞阳县的地方上岸,说明今之长江当时不存在。

更新世后期,长江主泓南移到目前长江河道上,在江北遗留下的古长江河段,受扬子江地槽新构造掀斜下的影响,随之扩展成湖。这个彭蠡泽,由于九江主泓在今九江市折向东北注入其间时,受赣江水流的顶托,所挟带的泥沙就在这主泓北侧沉积下来,逐步形成自然堤岸。其后,每年汛期长江泛滥,在自然堤外继续沉积河漫滩的物质,从而促使彭蠡泽进一步萎缩,以至湮没。

西晋后,由于泥沙沉积长江改道,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,这大雷池恰恰就在寻阳(今黄梅)的东面。唐宋后,长江主泓道和东注雷池的汊道不断南移,今之江北留下一条由广济武山湖,经连城港入黄梅太白湖,下接张湖、源湖、龙湖,至华阳河入江。随着湖面的缩小和分割,“大雷池”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。

令人感慨的是“江北故道”时的长江和古彭蠡泽,与今日的情形大大不同。茫茫九派已不见踪影,古彭蠡泽也只留下龙感湖、太白湖等遗迹。最早的浔阳县城在现今长江江北的黄梅,浔阳的县名、浔阳城的城名、该段长江浔阳江的江名,都得自于汇入长江的江北故道时的浔水。

西晋永嘉三年(309年),浔阳县治南迁至今九江所在地,江北故地北部划归蕲春,南部仍属浔阳县。从此“江南之寻阳著,江北之寻阳益晦,后遂废汉寻阳县入柴桑县,自是以后皆以寻阳郡城为寻阳城矣”。

王安石曾有诗曰:“江北秋阴一半开,晚云含雨却低徊。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”。“九派”虽已不在,好在浔阳之名犹存,可以随时提醒人们不可静态看待事物,要意识到我们眼前的一切,只是沧桑巨变中的一个瞬间。

今之黄梅下半个县,就是在江湖水面缩小,江滩淤塞的过程中,居民先后在一片荒湖沼泽地带,开始垦荒和围垸。黄梅境内历史上旧有的四十八圩,主要是江道南移、淤塞后兴建的。出生于黄梅湖区的清朝进士梅雨田有诗三首:

1、新汇侬家一号洲,白沙影出密芦稠。鲋鱼四月三秋蟹,紫蓼飞花绿酒刍。
2、
山洪频绕段家洲,怪底状元迟不游。杨柳小桥城下渡,三条河水尽西流。3、祛尘山畔采蘼芜,野庙烧香拜水姑。万艇环周围作砦,危时水泊占重湖。


三、围湖垦建千百年。

围湖造田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统治者就开始提倡围湖造田,与水争地。两宋和明清是历史上围湖造田的急剧发展时期。“乾隆之后,昔日之曰江、曰湖、曰草荡者,今皆田也”。

乾隆九年,湖北荆宜施道员描述洞庭湖“湖滨之地,尽皆筑垸为田,湖面已非昔比”。黄梅县襟江带湖,明朝初年人们就筑堤围垦。至乾隆初年,浜江临湖共有民圩108座。耕地面积增加了,可水灾也越来越频繁,越来越严重。(未完待续)

作者简介

黄仲华,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,律师,高级会计师,爱好农学、医学、文学,现居广东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近在眉睫网 » 【原】楚乡泽国,百湖之县--黄梅县湖泊变迁史考(一)